文:白豫
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步调日趋一致的今天,跨国企业对人们来说已经不再感觉多么“高大上”了,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,以其众多的人口,广袤的幅员,相对自由的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吸引了很多企业在中国建厂,甚至对于某些行业来说,中国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市场。
因此,国外的品牌在中国已经屡见不鲜,所谓“进口货”也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新鲜感,许许多多的外资企业在进入中国后也改成了中文名。比如:Coca-Cola,在进入中国后就给自己换了个可口可乐的名字,KFC改名叫肯德基。其余还有必胜客、惠普等等,外资企业改成中文名并不稀奇,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些看起来非常“中国”的企业,如今已经成了“外国人的”。
第一名:哈尔滨啤酒
哈尔滨啤酒由苏联商人乌卢布列夫斯基创建于年,当时的名字叫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,曾一度是我国五大啤酒生产厂家之一。解放后,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收归国有,更名为哈尔滨啤酒厂。年哈尔滨啤酒香港上市。年,哈尔滨啤酒被美国酿酒商安海斯公司(AB)收购,并拥有其99.66%股权。哈尔滨啤酒结束了长达54年的国有企业历史,近百年的啤酒老厂拱手卖给了美国人。
第二名:双汇
这家从河南起家的肉类加工企业,作为我国火腿肠市场举足轻重的品牌,每个吃过泡面的国人对双汇都不应该陌生。然而,这家企业从年第一根“双汇”火腿肠被生产出来,历经了14年的风风雨雨,在年,被美国高盛收购其60%的股权,整体上说已经成为了美资企业。
第三名:金龙鱼
金龙鱼、鲁花、胡姬花、福临门,这四大食用油品牌目前只有中粮的福临门是中粮旗下品牌。其余全部落入外资之手,之所以拿金龙鱼来说,因为这个牌子几乎曾出现过每个中国家庭的厨房里,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了50%,是福临门销售额的8倍。与双汇不同的是金龙鱼并没有被外资收购,自始至终金龙鱼都是新加坡企业,只是大部分国人一厢情愿的认为它是民族品牌罢了。
第四名:中华牙膏
说到牙膏品牌,最为津津乐道的就是很多人把中华牙膏跟黑人牙膏给搞反,在第一印象里中华牙膏是国货,而黑人牙膏是洋货。事实恰恰相反,黑人牙膏是民国时期在上海创立的土生土长的中国民族品牌,而中华牙膏则是实实在在的美资控股品牌。
年,年,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出了第一支“中华”牙膏,从此中华牌牙膏和牙膏皮上那个经典的华表logo就成了几代人的记忆。40年后,年品牌被联合利华“借用”至今。败家子儿!
第五名:大宝
大宝的企业经历与众不同,大宝是年在全国推出产品,直到年才成立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,并逐渐发展成为多个品种,涵盖各种化妆品领域的知名企业。年美国强生公司宣布,收购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。从此,中国大宝成了大宝(中国),成为了强生旗下的全资子公司,也是在这一年,我国的日化行业全军覆没,有名气的品牌被收购殆尽。
第六名、苏泊尔
苏泊尔成立于年8月,是我国知名的厨卫用品生产企业,覆盖厨卫所有品类,年工商总局认定苏泊尔为“驰名商标”,年,法国SEB集团与苏泊尔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拟以股权协议转让、定向增发和部分要约收购相结合的方式获得苏泊尔不超过61%的股权并展开战略合作。年1月,英国劳埃德国际金融周刊报道:SebSA表示,公司成功完成了对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(ZhejiangSuporCo.)的要约收购,目前持有苏泊尔52.74%的股权。
第七名:汇源
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年,主营果蔬汁等营养饮料的知名企业,年,汇源香港上市,市值一度飙升至百亿,之后汇源近60%的股份被达能、境外公司、美国私人投资基金联合收购。目前汇源中虽然也有中国资本股份在内,但已经失去了话语权。,目前,汇源股票频繁停牌,若汇源未能在年1月31日完成港交所列出的复牌条件,港交所将会展开取消公司上市地位的程序。一个民族品牌,几近消亡。
第八名:白加黑
白加黑的广告当年做的是人尽皆知。年江苏启东盖天力制药厂开发“白加黑”,销售昙花一现。
年“白加黑”销量达到4个亿,成为东盛科技的最大赢利点。年10月东盛科技资金危机,变卖“白加黑”自保,德国拜耳与东盛科技签订协议。年7月3日双方正式交割财产,包括生产线、销售网络及销售队伍全部卖给拜耳。
第九名:飞鹤奶粉
飞鹤奶粉创立于年,最初从黑龙江齐齐哈尔起步,是一家国企,也是中国最早的奶粉企业之一。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飞鹤奶粉是我国的品牌,但是细心的朋友可能会从飞鹤奶粉的包装上看出来,上面会写着“独资”两个字,实际上目前飞鹤奶粉是一家美国独资企业。
第十名:日用品
国人的日用品中,绝大部分是外资品牌,比如舒肤佳,潘婷,飘柔,海飞丝,护舒宝,佳洁士,碧浪看起来非常的中国化,实际上他们都是外资品牌。
国货自强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中国品牌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,仍然任重而道远!
本文由大话企业原创出品,未经许可,任何渠道、平台请勿转载。违者必究。